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首页 > 他山之石

河北棉农致信感谢“护棉”代言“委员建议提到我们心窝里”

【 作者:系统管理员 】 【 2014年11月25日 】

“政协委员的代言让我们很温暖,原来远在北京的全国‘两会’和老百姓离得这么近。”37日,省政协“民声连线”收到河北省南宫市棉农任兴刚的一封信。他代表村里百姓,为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卞志良、刘大钧、王树理联名提交的提案,专门致信表示感谢。
  今年36岁的任兴刚在济南打工,政协委员们的提案直击他最近几年一直纠结的事情——棉田。在他的村子里,人均3亩地,90%是棉田。
  不尽的纠结来自棉田的一笔细账。“现在棉花收购价在三块七八上下,亩产550斤。每亩国家补贴70块钱左右,有的村只给种子不给钱。今年一算,刨除种子,早期的耙、耕、种,中期地膜放风、整枝、除草、松土及后期的收棉等人工费用,肥料、种子、地膜、农药、浇水等费用,所剩不多。”
  “如果人工全部算进去,还亏本。”任兴刚说,现在在外打工,少得每天挣七八十块,在建筑工地上干架子工,一天能挣二百多。要是有点技术,在稍大点的厂子还有养老保险,谁还愿意种棉花呢?
  “不挣钱不说,忙的时候,每天早晨5点钟下地,晚上8点回,在地里凑合一口吃的,累得甚至要趴着干。”再不挣钱,村民们也不舍得把地撂荒,出门在外的任兴刚和很多进城务工人员一样,把棉花地交给七旬双亲操持。任兴刚在信中说,孩子上学,老人身体也不好,外出打工挣钱,没得选择。
  任兴刚说,尽管村里没有出现大面积棉田撂荒现象,但出现了租种别人土地费用越来越低的趋势,个别村已降至每亩6070元。“35岁以下少有在家的,甚至60岁以上的老人也到城里找个看门或者商场保洁的工作。大家越来越不愿意务农了。”
  河北产棉区的棉农来信,印证了住鲁全国政协委员的担忧。在山东,2012年的棉花种植面积1034万亩左右,已连续四年下降。三委员调研后建议,“适度提高2013年棉花临时收储价格,尽快建立棉花直补机制,加大对优势棉花区域和主产棉大县的扶持力度。”
  “三条建议都提到了我们心窝里,不知道能不能尽快实现。”任兴刚心里一半温暖着,一半悬空着,他盼望政协委员的建议能尽快得到落实。
  “看着老人的腰越来越弯,我们都很难过。真想守在他们身边,但靠种棉花收入维持生活真得很难。”任兴刚说,“棉价、粮价若放开,农民积极性肯定会高起来。进城没钱挣,去了也得回来。”
  任兴刚的一番肺腑之言,让联名提交提案的王树理委员更加清晰地体会到责任的分量,“在百姓目光的信任和监督下,一定不当‘两会’的看客,在今后的履职生涯中积极关注民生为民代言。”

回到项部】 【邮件转发】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