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号:关于改善我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方式的建议
提案人:黄浩然 主办单位:县农业局
提案内容:
随着我县乡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经济生活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也在快速增加,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理能力不足、垃圾随意堆放和焚烧等问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而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也成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现存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方式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我县各乡村已经基本设置村级生活垃圾收集屋,垃圾经收集至中转站后由各地乡镇运送处理,但仍存在不少农村生活垃圾乱倒、随意堆放和就地焚烧的情况。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侵占大量土地,造成村庄环境面貌变差,浸泡在水体中的垃圾更是会造成地表水体污染,还会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
二、我县生活垃圾基本分为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两种处置方式。近年来不断增多的垃圾早已导致各地垃圾填埋场容量饱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填埋场内经常发生垃圾自燃现象,对周边村庄村民产生不良影响。据垃圾焚烧厂统计数据,我县生活垃圾日均产生量为1000余吨且产生量日益增加,而永嘉县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均处理量仅为700吨,垃圾产生量远大于处理量,进而导致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饱和堆放,已不能满足经济生活需求。
三、我县各乡镇已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广,部分地区也已实行“易腐烂”和“不易腐烂”两种分类垃圾桶,让复杂分类标准变得通俗易懂。但对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村民参与率低,更为重要的是在运输维护过程中已分类垃圾混装混运现象突出,让垃圾分类变成“多此一举”的摆设。
农村生活垃圾处置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日趋严峻,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显得极为迫切,对此我的建议如下:
一、建立和强化“政府统一协调、乡镇全面负责、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行政村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在合理就地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以“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为主体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运作网络。
二、加快进行垃圾焚烧厂扩容建设。同等量的垃圾,垃圾焚烧厂需要的用地面积仅为垃圾卫生填埋场的1/20-1/15,产生的污染仅为垃圾卫生填埋处置方式的1/50左右,且利用垃圾焚烧处理后,垃圾约可减容90%。在部分公众对垃圾焚烧厂心存疑虑的当下,更应当加强宣传,科学解释先进焚烧技术的环保性,由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合力建设、运行、监管,打造民众信任的垃圾焚烧厂。
三、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设立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方便村民投放垃圾;加强运输维护管理,避免垃圾混装混运,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加快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回收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垃圾分类的效果,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四、不断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增加考核比重。大力开展村级宣传,将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知识纳入中小学生教育体系,发挥“小手牵大手”作用;整合电视、报纸、网络等传统和新型媒体的新闻报道、专版宣传、公益广告等各类资源,增加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频次,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生态文明创建工作中的评分比重。
00;line-height:27.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 (三)建立督查机制。把“最多跑一次”落实情况列入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要督查“最多跑一次”清单的落实情况,挤压清单中的“水分”;让人大、政协以及社会联合监督,真正让“最多跑一次”清单的落实给百姓带来红利。